一、发生概况
根据各县区调查,当前水稻田间主要病虫发生情况如下:
二化螟:第一代蛾峰日期6月15日起,较去年提前1天,峰日最高蛾量199只,较去年增加;个别中稻、再生稻田已现枯鞘。
稻纵卷叶螟:亩蛾量一般15-70只,最高200只。
稻飞虱:百丛虫量一般0-110只,最高500只。
稻瘟病:各县区均有少量叶瘟发生。
纹枯病:病丛率一般11-34%,最高55%。
二、防治意见
据气象部门预测,7月上中旬我市气温较往年偏高,降水较往年偏少,且正处台风高发期,气候条件利于水稻“两迁”害虫(稻飞虱、稻纵卷叶螟)迁入繁衍,以及稻瘟病、稻曲病、纹枯病等多种病害发生流行。此外受各地单、双季稻混种,以及中稻栽插进度和再生稻生育期不一等影响,为二化螟辗转取食提供了桥梁田,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。各地应加强田间调查监测,实时掌握病虫害发生情况,推广科学精准用药技术,促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相结合,提高防治效果。
防治对象:坚持达标施药原则,直播中稻、再生稻田重点防治二化螟(枯鞘丛率8%或枯鞘株率3%以上)、稻瘟病(叶瘟田间初现病斑,再生稻和早播中稻注意预防穗颈瘟,先破口先打药),兼治纹枯病(病丛率20%以上)、稻纵卷叶螟(百丛水稻束叶尖60个以上)、稻飞虱(百丛虫量1000只以上)等;中晚稻秧田移栽前打好送嫁药;受淹稻田加强白叶枯病、基腐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等细菌性病害的预防。
注意事项:严格遵照施药技术规范和安全间隔期规定,因地制宜合理混配用药,注重科学轮换用药,优先选用生物农药,严防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、过量用药等情况。施药时保持田间寸水层,避开雷电、降水、高温和水稻扬花时段(一般上午9时-下午3时),并做好安全防护。
防治药剂:防治二化螟可选用苏云金杆菌、多杀霉素、甲氧虫酰肼、丁虫腈等;防治稻纵卷叶螟可选用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、苏云金杆菌、稻纵卷叶螟性引诱剂、茚虫威等;防治稻飞虱可选用苦参碱、噻虫胺、醚菊酯等;防治稻瘟病可选用春雷霉素、枯草芽孢杆菌、三环唑、稻瘟灵、稻瘟酰胺等;防治纹枯病可选用井冈霉素、申嗪霉素、嘧啶核苷类抗菌素、噻呋酰胺、氟环唑等。